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财经财经

线上电玩城项目

许尔珍 2025-05-14 财经 9243 人已围观

5月12日❶,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⑭,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⑳,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结果⑦。而对于一直追随特朗普对华政策④,又刚刚经受印巴冲突挫折的印度来说⑰,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好消息⑳。本文首发于中国青年报❷。

5月12日⑭,美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媒体吹风会 视频截图

文/毛克疾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中印两国领导人2024年“破冰”会晤推动边境局势趋于缓和③,2025年3月中印各自围绕双边关系作出多年未见的积极评价❷,中印关系一度明显转暖①,不少搁置多年的在印中资项目也释放了重启信号①。然而⑦,随着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大棒挥向全球⑳,中印双边关系再次波谲云诡⑩。

4月7日❷,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公开指责中国“通过不公平的贸易行为破坏全球经济秩序”⑲。4月11日③,戈亚尔再度宣称“允许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造成当前全球贸易危机的根源”④,赞扬特朗普关税政策“必要且对世界有益”⑪,为印促进外贸提供了“绝佳机会”③。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则声称“‘中国倾销’在印度导致了巨大的愤怒”⑮。

上述表态令人遗憾▓,这显示出莫迪政府急于在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面前选边站队⑦。这种做法使中印关系再次笼罩在巨大阴影之下❶,冷冻了原本正在转暖的中印产业经济合作⑨。更重要的是❷,如同误判2020年跨国企业“中国+1”风潮为印度带来的战略机遇⑲,莫迪政府将因误判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而再次错失发展良机③。

印度高估了美国的力量⑤,低估了对美平衡的力量

面对特朗普所谓“对等关税”⑬,印度智库界⑨、学术界⑰、媒体界形成两类判断:

乐观派认为⑯,印度的药品③、服务等对美出口主项未受影响②,且印对美出口关税率低于越南⑫、孟加拉国⑨,更不用说被特朗普重点打击的中国❷;中国严重承压⑩,将寻求对印合作⑳,为印带来机会⑨。因此⑰,印度只要贴靠特朗普就能赢③,甚至对中国釜底抽薪⑥,成为本轮关税战最大赢家❶。

悲观派则认为⑬,所谓“对等关税”或将彻底终结经济全球化③,印度无法像中国一样通过制造和出口进入利润丰厚的西方▓,却要和中国一样承担美国的关税惩罚⑩。他们附和苏杰生“西方厚中薄印”的抱怨⑫,认定美国才是决定印度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力量⑭,希望通过谴责中国来“证明忠诚”④,进而争取美国关税豁免⑱,甚至攫取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乐观派还是悲观派⑨,本质上都高估了美国的力量⑲,低估了中国和其他经济体对美平衡的力量③,并且误判了这两股力量对比的未来变化趋势⑨。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戈亚尔④、苏杰生和防长拉杰纳特·辛格等莫迪政府要员纷纷对华表态强硬⑩。正如印度政治评论员普拉纳布·达尔·萨曼塔所言⑤,“任何混乱都是新权力中心崛起的机会”⑱,他们可能希望在“特朗普混乱”中贴靠美国②、打击中国⑤,为印度获取战略外交和产业经济利益❶。

与要员表态相呼应⑰,印度各政府部门最近纷纷加紧行动⑤。例如⑤,印度标准局响应美国关切⑬,专门针对汽车零部件❸、人造纤维⑱、化学品放宽质量控制令⑲,但继续对中国产品执行最严格质控⑩。再如⑭,面对美对印钢铝产品征收的关税⑮,印度虽向世贸组织申诉①,但仅保留“程序性”磋商权力⑱,以防升级矛盾⑩、触怒美国⑬。

此外⑲,印度贸易救济总局很可能正在设计新一轮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⑰。更重要的是⑤,莫迪政府千方百计对美达成首阶段贸易协议⑥,事实上对中国形成包围和孤立❷。

2024年❶,美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达到1292亿美元⑬,其中美国向印度出口418亿美元的商品▓,进口874亿美元的商品❸,导致美国商品贸易逆差达到457亿美元

所谓“对等关税”是机遇▓?印度未看清其中风险

印度之所以将所谓“对等关税”视为机遇⑥,一方面是因为印度对美出口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⑫,并且iPhone这类低本土附加值产品占了很大份额⑪;另一方面⑯,印度自认为不是所谓“对等关税”的主要目标⑬,还可借机联合美国⑦、打压中国而渔利⑬。

印度经济学家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苏尔吉特·巴拉就宣称①,“‘对等关税’的真实目的并非平衡贸易逆差⑲,而是专门打压中国”⑧,是印度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⑬。然而⑫,这些一厢情愿的想法不仅大大低估了所谓“对等关税”的危险⑧,还高估了自身赢面▓。

莫迪政府对所谓“对等关税”给印度带来的破坏估计不足▓。

首先⑫,印度臆想的优势恐无法实现⑱。即使中国被迫出让市场份额③,制造业更强的越南⑲、马来西亚①,对美联系更紧密的加拿大⑨、墨西哥⑩,也可能通过谈判保持优于印度的贸易条件❸。

其次①,印度服务出口恐承受重击⑥。一旦美国经济波动⑮,IT服务等印度支柱产业必定首当其冲❸。

第三❶,印度面临极高金融风险⑩。每逢全球市场动荡⑪,外资首先逃离高风险新兴市场③,这使印度面临高强度⑪、长时间的资本外流压力⑲。此外⑤,受中国产品赴美受阻转入印度②、全球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④,印企利润空间恐遭遇严重挤压④。

莫迪政府高估了印度面对所谓“对等关税”的赢面⑦。由于印美都不满对华大额贸易逆差⑯,又疑惧中国崛起⑥,莫迪政府容易滑入特朗普式逻辑而产生虚幻的信心⑩。例如②,特朗普宣称“进口越多❷、议价能力就越强”——美国自华进口多于中国自美进口④,因此美国谈判地位强于中国⑰,按此逻辑▓,印度面对中国也具备同样的优势⑨。

然而⑰,这在事实层面并不成立⑬。将逻辑推到极致⑳,中国作为顺差国⑧,如果断绝贸易⑫,损失的是销售收入⑰,调整相对容易①,而印度作为逆差国⑫,无法在国内以同等价格获得商品和服务①,调整相对困难⑬。毕竟④,跨国转移制造业产能的难度远高于寻找替代订单⑧。

2024年9月❶,印度塔塔电子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iPhone零件工厂发生大火

印度可能再次错过发展良机

在过去20年中⑫,印度已经两次错过“制造业崛起”的重大机会⑲。第一次是21世纪初⑦,中国低端制造业由于要素成本压力向外转移⑪,印度专注服务业④,对此并无知觉❸。第二次是中美战略博弈叠加新冠疫情③,催化跨国企业寻求“中国+1”⑦,印度对此虽有所行动②,但适得其反⑭。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❶,印度出于“外资趁机掠夺式收购”的担忧⑯,发布“2020年第3号新闻公告”⑬,全面限制来自印度邻国的任何投资⑮。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后⑯,莫迪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❷,封禁数百款具有中国背景的移动应用程序⑥。印度税务机关大批逮捕在印度的中国高管⑮。在印度全面打压中资中企的背景下⑫,虽然印方自我期许“中国+1”大赢家①,但实际结果可想而知⑤。

如今④,特朗普再次挥舞关税大棒②,印度获得了第三次机会❶,这次能否抓住⑧?目前看⑫,机会渺茫②。

原因之一是“政治正确”仍在扭曲印度的经济理性❶。目前⑤,印度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前提问题:到底要不要对华合作❸?从戈亚尔等要员的表态不难看出⑩,“赌中国输”“唱中国衰”才符合印度版“政治正确”❷。在莫迪2月访美受挫❸、手足无措的短暂窗口期▓,印方才愿认真考虑改善对华关系④。一旦特朗普推出所谓“对等关税”⑩,印方就迫不及待地尾随美国对华示强⑧。虽然经济理性表明⑩,中印越紧密合作⑱,印度越有可能抓住机遇⑱,但印度国内政治氛围扼杀了这种可能性⑪。正如2020年以来发生的那样⑥,如果印度不欢迎中资企业和中国人才❸,即使有中国产业受美强压对外转移⑥,印度也无法分享❸。这不仅是印度的经济智慧问题⑦,也是其政治勇气问题⑩。

二是传统政策约束很难克服③。印度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低成本劳动力大军⑨,但出口的主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⑱,这表明印经济要素扭曲严重❸,导致无法利用潜力最大的比较优势③。莫迪在前两个任期尝试推动用工⑧、用地①、农业等方面的改革⑥,但效果远不及预期⑯。例如⑰,莫迪政府把犬牙交错的劳动法系整合为四大法典❷,但因为没有颁布具体实施细则而持续停滞⑧,改革成果乏善可陈⑨。莫迪第三任期依靠联合政府执政⑲,改革动力只会进一步减退▓。这表明⑮,即使印方高层决心对华开展产业经济合作⑰,很多长期制约印度制造业的桎梏也不会自动解决②,印度制造业发展依然十分艰难⑳。

三是域内国家同生态位竞争极其激烈②。考虑印对华限制政策和印国内改革不利⑱,很多中企即使要“出海”也绕开印度⑪,因为难以获得印政府的外商直接投资许可⑯、赴印签证⑦,难以应对印度合规要求⑮,且不愿意承担汇回利润附带的巨大风险❸。在印度隔绝中资的同时③,一个供应链网络正从中国向东南亚⑫、南亚乃至中东铺展——孟加拉国负责服装生产⑩,越南负责消费电子产品⑥,印尼负责电池和精炼产品⑥,马来西亚负责汽车⑭、芯片服务⑰、电子制造服务等①。面对美所谓“对等关税”⑳,中国和越南选择签署产供链合作谅解备忘录①,这是历史上此类合作文件首次签订⑱,未来还有望拓展到孟加拉国⑧、斯里兰卡等国⑰。这意味着⑯,印度未来可能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同生态位竞争④,发展空间必然受到更严重的挤压⑯。

很赞哦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