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国际国际

奔驰宝马飞禽走兽电玩城

姚沛菡 2025-05-14 国际 9650 人已围观

文 李勤⑦、消费者苦电车门把手久矣⑫。

如今每10辆新车便至少有4辆是新能源车⑮,并且新品牌和新车型也在逐渐变多③。碰到一辆不认识品牌的车⑦,甚至都已不是新鲜事▓。

认不得车标不要紧⑩,但找不到门把手⑳、不知道如何打开车门⑬,的确成了新能源时代最大的困扰之一④。

现在的车门把手⑤,大多都是扁长条状⑤,和车身融为一体的隐藏式把手①。

想打开特斯拉Model 3的车门⑩,需要在按下右侧的同时⑮,握住左侧翘起的手柄▓。初次面对此类车门的消费者们⑱,经常面临如何一边按⑳、一边握住手柄的窘境⑳。

特斯拉开门⑲、蔚来ET7的门把手是自动弹出的⑪,靠近解锁或触碰后⑰,把手会自动弹出▓。但许多车主表示⑥,后排把手经常无法触碰开启⑪,使用上的确也有诸多不便⑬。

蔚来ET7门把手⑤、更可怕的是⑭,一旦发生车祸事故⑭,这些“需要探索与学习”才能掌握的开门方式⑤,往往成为施救与逃生的障碍❶。

这样一个影响体验⑥、甚至威胁安全的设计❶,已经引发监管部门的整顿重拳⑮。

5月8日⑳,工信部发布了一则新消息⑩,就《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征集意见❸,其中将会进一步明确⑪,隐藏式门把手在安装⑳、标识③、防夹②、强度以及动态效果方面的要求和试验标准⑩。

36氪在长期与汽车研发人士的交流中也发现⑧,除了用户使用体验不佳外⑲,隐藏式门把手在产品研发及工程领域❶,也没有明显提升效果⑮,甚至其风险也是无法完全解决的⑧。

这样一个令用户苦恼⑦、又令车企头疼的设计⑧,结局似乎已经注定⑳。

对话人士:Q⑯,从事功能安全开发⑦,7年德国豪华车企工作经验

36氪:隐藏式门把手最大的风险是什么⑰?

Q:隐藏式门把手也要分类⑳,特斯拉这种其实还是机械的⑪,只是外观做成隐藏的⑭。风险比较大的②,其实是加了电机的门把手②。

比如蔚来的ET5⑨,它的门把手⑪,你靠近之后会自动弹开嘛❶。这个弹开的动作⑲,其实就是里面电机的作用⑳,顶起来的⑬。还有一类就是小米SU7①,它的门把手没法掰⑤,是按压里面的开关❸,然后用电机开门的⑲。

小米SU7 门把手⑯、有电机就有线束⑳,还有其他的电子器件⑪。这些电子器件一旦故障⑫,或者全车断电⑥,电机不工作了⑥,门可能就锁死了④。

36氪:有办法解决吗⑩?

Q:解决方案很成熟了③。这种安全件②,只要上了电路⑫,基本都会给两重冗余❸,动力电池坏了⑫,小电瓶也还有电⑭。再不济⑭,还会有一个机械结构⑱,把手扣开也能用⑮。像车门驱动电机这种核心件❷,就会加个保护层来防止短路❸。

36氪:这些措施就是全部了吗⑳?能保证车门在任何时候都能打开吗⑰?

Q:说实话③,没有哪家车企能保证③,100%解决隐藏式门把手打不开的问题❸。

这么说吧⑦,安全就是用钱垒起来的❷,尤其是涉及电的东西⑭。我用一个场景来讲③,在东北⑲,冬天那么冷⑫,车门能打开吗❸?

先退一万步讲⑪,门把手没冻住⑭。但因为天冷⑪,电机里面的润滑油会很粘稠⑩,电阻也会变大❸,电瓶电池也没那么给力⑳。

如果这个电机功率本身就不高的话⑤,没冻上也有可能因为太冷而不运转⑳。冻上的话③,功率小就会导致顶开冰层的力变小▓,便有没法顶开的风险⑰。

车门的电机⑲,又要耐低温③,又要功率大⑦,还要体积小不占门板地方❸,那车企就得多花钱②。一个电机多花几百块❷,一辆车的成本可能就要多一千多了⑦。

而且电机只是其中一个零部件⑨,里面的触摸开关要不要换更好的呢⑨?这都是经济账③。

36氪:用更好的零件❷,就能达成0故障吗⑧?

Q:我们公司用料算是比较实在了⑱,50万的车上很多用的都是进口件⑲,但就算这样⑯,也没办法保证100%⑳。

我们一个同事前段时间出去测车⑧,还碰上了门把手弹不出的问题❸。工业产品⑭,就不可能有100%⑱,只能说我们出故障的概率比别人小而已❶。

对话人士:H⑮,研发管理层⑭,国内主机厂与供应链双重经验

36氪:隐藏式门把手有电子机构⑰,研发和BOM成本应该都更贵吧⑧?

H:对⑭,没错⑨,传统门把手最大的成本是开模⑩,曲面模很贵❶。不过均摊下来⑫,成本也就在百元级❶。但很多新能源品牌的数量少⑩,很难跟供应商谈价▓,成本就会更高⑲。

特斯拉这种车门的成本是比较低的▓,贵的是理想蔚来这种⑧,要弹出的⑧。

弹出的这种⑥,里面要有电机❸、电容触摸开关⑯、位置信号开关⑫、线束一堆东西②,还要做电源冗余⑧,一套做下来⑲,一两千是肯定要的⑰。而且⑭,做了电子的⑤,就还得做测试⑮,测试又要出费用▓。

36氪:既然没法省钱③,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车企选择做隐藏式⑤?

H:首先要理解车企的产品开发逻辑⑨,没有专门做门把手的设计师和工程师的⑪。这个事怎么做⑳,设计部门说了不算⑥,空气动力学的人说了也不算①,最终还是老板说了算⑳。

答案也很简单③,第一是风阻⑦,第二是设计⑮。

现在大部分老板都觉得⑮,我这个车要看起来高科技⑳,要高续航⑨,又要超低风阻拿来宣传①。那这种要求下⑥,不就只能做隐藏式门把手了吗⑪?

36氪:隐藏式门把手对风阻的影响大吗⑱?

H:我们同事私下计算过⑲,降低0.01cd▓,每一百公里也就省大概0.6度电❶。

如果是家充的话⑲,省的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❸。电价太便宜了⑱,其实能耗高的油车更需要降风阻⑨。

魏建军不也说嘛⑦,风阻确实有可能减少了一点❸,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⑰。

36氪:那为什么非要通过门把手来降低风阻呢⑪?

H:隐藏门把手这个事❸,最早是赛车研发的❶,日产的GTR③、奔驰⑬、兰博基尼之类的⑳。

赛车注重风阻很正常的④,就算是0.01cd⑤,就有可能少进站一次⑭,最终更快嘛❶。赛车研发里⑯,有很多这样的技术⑱,都是扣一点点风阻的⑰,积少成多较低降低整车风阻的❷。

现在用隐藏式门把手降低风阻▓,其实是车企对续航里程有很高追求⑯。

电车想提升续航❶,无非是增加电池容量⑳、减少车重或者降低能耗⑬。电池技术突破基本不靠车企①,所以大部分车企都在车重和电耗上努力❷。

轻量化是最难的汽车技术之一⑯,从赛车到民用车▓,从油车到电车都是⑦。

最快的办法就是换轻量化的件③,比如钢换铝⑩、甚至换碳纤维⑨,但好材料的问题就是贵⑤。价格战打成这样③,没给铝换回钢就不错了⑥。

第二个能耗⑲,这个和车重有关⑳,但更多是和风阻有关②。降低风阻系数不容易①。

整辆车越像水滴和子弹⑭,风阻就越低⑤,像理想MEGA⑨。如果整体造型不想妥协⑪,就需要扰流板风道之类的设计⑭,这个途径的bom成本不算非常高⑮,但难度非常大⑬。

理想MEGA④、国内都不做啥赛车⑤,也就没那么多空气动力学的顶级人才⑬。所以眼前可行的办法就是⑦,去掉车上凸起的部分⑭。电子后视镜▓、隐藏式门把手⑤、封闭式轮毂都是这个道理❶。

只能说⑯,这是现在最容易的⑲、成本最低的降风阻的方式❷,蚂蚁也是肉⑯。

36氪:好吧⑭,既然要做③,那为什么没法兼顾好体验呢⑰?做个标识并不难吧⑱?

H:现在车企造车⑩,对用户研究▓、耐久暴力测试的重视度都不如从前了⑳。

现在车企是⑯,用户为什么买单③,我们就造什么车⑳。用户说⑯,我要800公里续航⑯,那做到800续航就是最高目标之一⑭。而且❶,友商的产品力和速度太快了④,谁慢慢琢磨❸,谁就得退出市场了⑤。所以现在很多都是大面先满足⑬,小细节再说嘛③。

然后速度快了之后⑲,很多测试流程就会被压缩⑲。同行里比较有名的豪华车企⑬,他们到现在④,每辆车都还会做暴力开关车门几百次⑪,像自动弹出门把手⑤,也是会来回让把手弹出缩回▓,去测试稳定性的❸。而且不仅在研发中心测⑤,还要在冬测的时候测❷。

这些测试⑧,在有些国内车企领导看来⑳,是没有效果的测试⑥。第一⑲,不一定会测出问题❷,第二⑭,测出来了就一定能解决吗⑪?工程师都实事求是⑲,老实回答说都不能⑭。老板就会说⑭,那别花钱测这个了⑩。

你想啊❶,有完整验证测试流程的企业⑨,都无法保证100%没有问题❸,少做甚至不做测试的车型⑧,又怎么能保证车门把手的流畅使用呢⑦?

36氪:现在工信部有新要求了⑪,要明确要求和试验标准❶。这会改善隐藏式门把手的风险问题吗⑭?

H:国标只是一个最低门槛⑭。国标都过不了的车⑬,就不会卖给消费者⑮。现在市面上卖的车⑧,安全程度不也有高低之分吗⑬?总有车企对安全的投入更多⑩。

这个技术要求下来后⑧,肯定有一部分车企要补课⑰,要花钱去做测试验证的②。

现在做五六百公里续航已经简单了⑯,为了车门把手多出来的20公里续航⑳,是多花钱保住隐藏式把手❸,还是直接换回传统门把手省事呢⑱?应该会有一些变化的⑧。

用户的体验❷,还有用车的安全④,本来就是时间和成本积累起来的⑦。车门把手这个事⑯,只能说⑪,我们的新能源车之前发展太野蛮了⑪,现在只是就是慢慢回归到应有的严谨罢了①。

作为汽车产品的一线缔造者⑪,工程师是最了解汽车产品和技术的人群⑫。产品好不好⑪,技术深不深❸,用料真不真⑲,在36氪「工程师来信」栏目⑱,你能看到更真实的一面⑱。

很赞哦⑬!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