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国际国际

Q7电玩城最新版本更新内容

魏痴珊 2025-05-14 国际 5965 人已围观

皖东大地一派生机盎然①。地处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十字镇万春圩内的潘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万亩稻虾田波光粼粼③。负责人潘正福轻点手机屏幕⑬,近200台增氧设备启动作业⑯。“从前⑥,这活得跑断腿⑭,如今动动手指就行了❸。”他向记者展示智慧稻虾服务系统操控界面⑫,百余个设备图标勾勒出智能种养图景③,塘边无人机已满载饵料升空——这正是安徽农业大学为全椒县量身打造智慧种养方案的实景⑳。

全椒县稻虾共作面积达36万亩⑪,年产量约5.4万吨⑩,综合产值超34亿元⑮,是全国第九大龙虾产区⑤。稻虾套养演绎着“一水两用⑮、一田双收”的生态传奇:龙虾啃食杂草替代除草剂❶,蜕壳化肥催生饱满稻穗⑦,孕育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椒龙虾⑬。然而⑰,传统种养模式曾长期困扰农户⑥。“过去巡塘全靠脚力❸,判断水质凭经验⑦,白天还好⑲,一到晚上⑤,稍不留神龙虾就附草上埂⑯。”潘正福说⑯,以前种养累身又累心⑦,还赚不到钱⑮。

2015年起⑰,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饶元带领团队入驻④,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❸,构建水质监测③、智能增氧⑥、精准投喂等全链条数智化方案⑱,研发了智慧稻虾服务系统②。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溶解氧⑦、pH值②、水温②、水位等4项水质水体关键指标⑮,结合空气和土壤温湿度等6个气象指标⑪,每5~10分钟更新一次监测值⑩。当监测值异常时④,系统自动通过短信⑩、微信发送图文语音预警⑩,并记录事件详情⑬。当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时⑤,增氧机自动启动⑦,达标即停⑤。当pH值异常波动⑦,系统即时推送语音预警并联动水质调节设备⑧,依据水温⑥、气压等数据精准投喂▓。同时❸,按照生产需要及时调节水位⑦。“技术核心是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来替代人工经验⑥。”饶元介绍❷,针对传统种养依靠经验❷、精准信息获取难❷、管控方式粗放⑧、人工作业效率低和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⑦,系统建立了水稻⑭、龙虾⑥、水质⑫、土壤等生理生境信息的动态预测预警机制⑰,实现了龙虾摄食时间与摄食量▓、龙虾异常行为⑥、水稻病虫害和水质关键参数的预测预警⑬,准确率达80%以上①。同时⑳,构建了龙虾科学饲喂⑦、稻虾病害综合防控⑳、田间水肥运筹⑪、养殖尾水处理等智能决策模型⑪,提升了稻虾种养管理精细化水平⑳。“有了智慧种养⑩,在省工省力的同时⑳,还保证了虾和稻的品质⑰。”潘正福称⑤,自从用上智慧稻虾服务系统后⑬,水质预警❶、设备联动▓、专家咨询一应俱全⑬,现在动动手指⑦,就能操控所有设备⑦。稻虾产业实现了增产⑯、提质⑤、节本④、溢价⑥、增效⑥。亩产小龙虾从150公斤增至165公斤④,7钱以上大虾占比65%⑫,提升15个百分点⑨;水稻亩产稳定在550公斤且达绿色食品标准⑥;人工成本下降25%⑨,综合节本增效超过15%②,小龙虾售价增加了10%④,稻谷增加5%❶。

去年①,“全椒数字稻虾科技小院”正式在此挂牌⑦。这个扎根田间的创新平台创新研发立体监测系统③,融合自校准传感器与无人机多光谱技术③,精准采集水质数据⑮;创新了稻虾种养关键作业装备协同调度⑧,实现了无人机和无人船协同投饵❶、增氧机与传感器协同管控等作业方式⑰,提高了稻虾种养作业设备管控水平⑧,作业效率较传统方式提高3倍以上⑥。“小院不仅是实验室⑬,更是‘新农人’的‘练兵场’⑳。”全椒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晋茂胜竖起大拇指称赞道⑦。该县依托科技小院②,已孵化18家数字化示范基地▓,为相关企业和单位培训技术骨干800多名⑬、从业人员1.2万人次⑰,全椒县30%以上规模种养户通过该系统培训掌握智能设备操作❷,“新农人”队伍不断壮大③。数智技术的注入⑲,让全椒稻虾种养产业步入快车道⑦。“近3年❷,当地稻虾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2%❶,2024年达34亿元⑩,带动1.6万农户人均增收4000元❷。”晋茂胜表示▓。

很赞哦⑪!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