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女人女人

168电玩城最老版本

熊恨天 2025-05-13 女人 1362 人已围观

记者 董温淑⑫、编辑 高宇雷⑫、从2018年开始⑤,芯片市场中流传着许多这样的故事:在各类芯片产品致力于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号召下⑱,一支集结了国际化市场经验④、名校教育背景❶、一线资深履历人才的“梦之队”应运而生⑯,为填补市场空白不断奋进❶。

此后恰逢全球供应链的震荡①、AI大模型的浪潮扑面而来⑱,市场供需的天平前所未有地向本土芯片设计玩家倾斜⑮。这似乎是他们最好的时代⑭。

但这个故事④,还有另一个讲述版本:

同一支核心高管团队⑱、先后成立了两家国产GPU芯片创业公司⑧,但在短短3年的时间中两家公司相继暴露资金问题⑩,原本计划于2023年推出的“第一颗国产6nm GPU”也延宕至今⑪。后事如何⑪,蒙上灰色的悬念⑬。

从中天恒星到砺算科技⑦,这两种叙事同时缠绕在这个创业团队身上:

据公开信息⑭,2021年⑥,刚刚成立三年的GPU芯片创企中天恒星终于自研出了首代GPU架构①,但同期频传欠薪消息⑫。

这样的背景下⑨,部分中天恒星中高层选择率领部分旧部重起炉灶▓,成立砺算科技❷。但魔咒同样萦绕在了这家新主体身上⑳,砺算科技两度陷入欠薪⑭,最新一次已持续两个月⑯、至今仍未补发薪资⑮。

这不仅是砺算科技的故事❸,也是资本热情退散后⑭、整个芯片创业市场面临的困境⑥。

全自研国产GPU创企▓,三年两度资金断流

4月5日⑰,应该在这一天到账的工资并未如期打到砺算科技员工的银行账户上⑮。对一家正在首款产品流片关键期的企业而言⑬,这绝称不上什么好兆头❷。

这款正在流片的产品代号为G100⑫,号称为中国首款从底层指令集开始完全自研的6nm制程GPU产品⑧。据芯片设计行业资深从业者刘斐告诉「电厂」②,相比砺算从设计前置环节指令集①、架构⑪、IP开始自研的做法⑫,国内许多GPU企业的选择是直接向外采购必需的芯片IP①,“许多独角兽选择了采购英国芯片IP企业Imagination的授权”⑯。

而G100号称性能可对标英伟达RTX系列GPU——这也是如今在全球游戏⑭、科学计算乃至AI市场中广为使用的重要产品①。

流片是芯片设计最后但不可或缺的一步⑰,试产的芯片回片后再经过测试验证⑩、调试优化▓,就可以进入量产环节⑱。至此⑩,芯片设计生产的全流程接近尾声▓,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松一口气⑬。

流片时间通常长达3-6个月⑦,6nm作为先进制程的流片成本更是高达数千万美元⑯;芯片回片后如果出现问题⑩,则需要重走流片流程②。说这是芯片设计公司的生死一关⑥,并不为过⑦。

在这个关键节点砺算暴露出资金问题⑫,意味着砺算后续的流片与投产计划⑩,都陷入了焦灼和未知⑭。

这还不是砺算面前唯一亟待解决的难题❶。

砺算并不是第一次面临这种窘境⑫。早在2023年⑰,该公司就曾爆发资金问题⑫,并进入了超过一年的非正常运营状态⑳,其间曾欠薪长达7个月的时间⑭。

直到2024年8月⑭,上市公司东芯股份为主的新股东敲定入场②,砺算科技才凭借共计3.28亿元的新融资度过危机⑧。在这个过程中⑩,东芯股份也成为了持股砺算科技37.88%的大股东⑦、持有份额持平砺算创始团队④。

砺算科技入选2023年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名单▓,图源/砺算科技

转危为安不到一年⑱,欠薪情节再次上演②,不少员工已对公司失去信任和工作热情⑭。

砺算科技资深员工吴栩然告诉「电厂」:“从技术和产品角度⑰,有自信G100可以吊打市面上另一家GPU企业的产品⑭,产品回片已经快了⑦。芯片是要看产品的❶,回片就会有收益⑳。但目前很多人都出现了摆烂心态❶,随便做做就行了⑩。”

「电厂」联络了多位砺算科技员工❸,有人确认存在欠薪事实⑩,但表示不便过多讲述公司情况⑮。

另有一名员工曾匿名在职场社交软件脉脉上发言称❶,由于薪资未能如期发放⑭,近期其不得不暂时通过开网约车来获取必要收入⑲。

大股东东芯无法再度“施救”⑪?

就砺算科技新融资进展⑫,「电厂」联络砺算科技公共关系部门以及东芯股份③,截至成文未获回应❷。

但据《科创板日报》援引砺算科技某高管5月9日回应称:“新一轮融资最快上半年到账❷,主要包括大的国央企商业化基金以及地方产业基金⑳。”

新融资何时落定仍待验证②,但东芯股份表示其不会参与砺算的新一轮融资⑰。不论出于何种原因⑲,砺算科技与其刚刚携手同行了9个月的股东东芯之间⑦,已然出现罅隙⑬。

东芯股份高管在5月9日向《科创板日报》声称▓,据其了解⑥,砺算科技运营情况正常⑳;而且根据投资方此前预算测算⑦,砺算科技的运营资金能够支撑到芯片回片点亮之后④。

但针对上述两点声明的真实性⑦,均有员工加以否认②。

吴栩然告诉「电厂」⑫,不存在东芯股份不了解砺算科技当下已资金断流的可能性:“东芯在砺算派驻了两个高管⑥,一位财务总监①,另一位是主管知识产权等业务的技术VP⑫,他们了解公司的危机⑧、也做了一些事情❶,但没能解 决资金困境⑪。”

此外据东芯股份2024年业绩报告⑦,从2024年10月起⑰,东芯半导体董事孙馨⑲,出任了上海砺算的董事职务④,并任职至今▓。

而砺算科技的现金流储备仅能够支撑到今年3月底①,同样在东芯股份的预期之内⑫。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⑰,双方于2024年达成投资时❷,就已知悉3.28亿的投资款只够用到芯片流片前⑦,具体资金用途涵盖运营⑰、流片⑯、研发费 用等⑪。

而当3月底砺算科技面临现金流吃紧时⑫,发现已无法再从东芯股份处获得帮助⑧。后者也并未对外回应不再参与砺算科技后续融资的具体原因❶。

尽管如此①,东芯股份自身的盈利变薄也被市场视为决策因素之一⑰。

东芯股份成立于2014年11月⑩,主营存储类芯片产品③,是国内少数可以同时提供NAND/NOR/DRAM设计工艺和产品方案的企业⑲,并于2021年末完成科创板上市②。

财报显示④,从2023年以来❷,东芯股份陷入连年亏损状态❸。2023年③、2024年⑥、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3.06亿元⑯、1.57亿元⑥、5924万元⑧。

东芯股份2024年业绩报告中也写道⑲,投资砺算科技造成的投资亏损⑤,是对公司造成盈利压力的主要因素之一⑤。

从中天恒星到砺算科技⑯,GPU“旧王”多番求生

公开资料显示⑤,砺算科技成立于2021年8月②,在引入东芯及其他股东共同投资的3.28亿元之前❸,曾先后于2022年2月❶、10月宣布完成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⑨、合计募资约3亿元⑰。

对于GPU设计企业而言⑥,约6.28亿元的累计融资金额并不算多⑯。

据一位芯片设计行业资深从业人员粗略估计❶,一家GPU创企⑥,从组建团队开始⑤,到支付流片所需的各种费用②,直至首款产品面世▓,资金投入大概率已逼近十亿元级别⑤。

另外据相互独立的知情者向「电厂」确认⑫,砺算团队的确在自研芯片底层架构❶、IP方面的确积累了国内少有的技术资本❸。事实上⑪,这部分技术资产与砺算科技高管团队的上一个创业项目“中天恒星”也有关联⑨。

砺算科技的三位创始人联席CEO宣以方①、联席CEO孔德海❷、CTO牛一心对外公开履历均为硅谷老牌GPU企业S3 Graphics的早期创始成员❸。

而S3成立于1989年⑬,比英伟达早了4年❷,并在九十年代初一度称霸显卡市场⑨。直至1996年⑱,英伟达等后来者崛起❷,S3才逐步在市场中落于下风⑪。

此后S3先后于2000年⑥、2012年被前台湾首富王雪红旗下芯片公司威盛电子和宏达电子收购③。

2013年②,威盛与上海联和投资合资成立上海兆芯❸,兆芯随之获得了S3的部分团队与技术⑨。

知情者王顺告诉「电厂」⑰,许多S3老员工在兆芯工作多年④,一直持续到有“厂长”之称的华虹背景高管王煜加入兆芯⑫,中高层发生了人员变动⑲。部分中高层才在2018年率领员工出走④、成立了GPU企业中天恒星②。“一朝天子一朝臣❸,2018年③,中高层在兆芯坐镇❷,待资深工程师一个个从兆芯办理离职⑭、入职中天恒星后⑭,这些中高层才从兆芯离职⑯。”中天恒星的创始人为黄永⑤,但宣以方同样为离职中高层之一⑫。

据王顺了解⑫,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③,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等种种因素⑭,中天恒星爆发资金问题⑫,发生了欠薪⑲、裁员事件⑨。企业工商年报显示▓,从那之后③,中天恒星员工迅速流失——2021年⑦,中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社保参保人数为18人③,而2022⑲、2023年则均为2人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⑭,宣以方等人带领部分员工❷,重新于2021年成立了砺算科技⑯。

王顺称:“砺算最开始100多号人⑥,号称要从0开始设计GPU⑯,这是不可能的③。”换言之⑯,砺算承袭了部分中天恒星的技术成果⑧。

这两家公司的关联还体现在业务范围的一致性❷。

中天恒星2023年发布会-左四为黄永⑫,图源/中天恒星

2023年是中天恒星最后一次有公开对外发声的年份⑭,这一年6月15日⑮,中天恒星发布了号称完全自研的GPU架构“天狼星”⑪。

彼时创始人黄永讲道❷,公司主营图形渲染GPU业务:“显示⑰、图形渲染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一块市场⑯,是高度标准化的市场⑮,唯一要做的就是提高性价比⑳,这就是我们最底层的商业逻辑突破口⑫。”

而砺算同样将图形渲染GPU视为主航道⑬,CEO宣以方曾2024年8月在接受财联社采访时讲道:“AI的高速增长与图形渲染的平稳增长⑳,本质上并不冲突③,新的技术和应用场景⑲,比如数字孪生⑨,游戏⑰,云渲染④,智能座舱等等⑬,都对图形渲染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❷。”

正在流片的G100芯片❸,也定位为一款高性能渲染GPU⑧。

只不过⑬,即便“换号重启”⑱、终于将产品研发进程推进至流片环节❸,资金断流的情节也在砺算身上再次上演①。一位芯片行业上游服务商告诉「电厂」⑯,据其了解▓,如今中天恒星已经不在运营状态❸,其创始人黄永也于今年1月份进入限高名单❸。

「电厂」注意到⑯,当下砺算科技的BOSS直聘招聘页面还挂出了包括自动化测试开发工程师⑱、产品工程经理在内的多个在招岗位⑤。

此外招聘页面写到⑧,砺算科技的Slogan为“砥砺算芯①,不负时代”❶。

但这个时代①,留给“国产英伟达们”的⑮,从来不止俯拾皆是的机遇⑮,还有风刀霜剑般的考验⑭。

走过资本与芯片创业项目的“蜜月期”❶,裁员⑮、调整业务线⑳,甚至团队全员解散的情节开始于市场上演⑩。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估值150亿的重庆GPU独角兽象帝先于2024年8月官宣公司“休眠”❸,直至2025年2月拿到南孚电池的“救命钱”才转危为安⑧。

另一边④,则是部分市场玩家决心奔赴二级市场②,试图通过开拓融资渠道⑩,来获取企业发展的新燃料⑥。2024年8月⑤,上海GPU企业燧原科技签署上市辅导协议⑳,从那之后▓,已有5家GPU企业宣告开启上市征程④。

很赞哦③!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