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女人女人

叮咚电玩城app官方下载

邵念芹 2025-05-13 女人 5599 人已围观

德宏热作所苗圃内咖啡树上的小花⑳。曹再会摄

培育中的“德热6号”种苗⑥。本报记者 张 驰摄

李锦红与白学慧查看咖啡树生长情况⑪。曹再会摄

王静敏与同事挑选种苗⑯。曹再会摄 在古镇小店里品尝咖啡新品⑧,在咖啡庄园体验鲜豆采摘……微风徐来⑥,自带咖香②。到云南旅游⑪,感受和探索咖啡文化已经成为必选项❶。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⑥,“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❸。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8%以上⑪,2024年出口量达3.25万吨②,同时形成了从种植⑫、加工到体验③、消费的咖啡全产业链条⑦。产业兴旺背后⑮,离不开种质资源的培育⑥。近日⑯,本报记者走进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❶,记录科研人员选育咖啡良种①、创新田间管理⑫、对接技术需求的生动故事②。 ——编 者 “在海拔1650米的高原咖啡馆喝咖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②?”近日①,位于云南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秋珀庄园咖啡基地⑲,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前来打卡❷。 基地内⑲,咖啡树开满了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⑯;咖啡厅里②,游客正在专注地手磨❷、冲泡秋珀庄园生产的咖啡❸。“咱们喝的▓,是云南本地的咖啡品种⑤,叫‘德热’系列⑤。味道怎么样⑥?”庄园负责人赛敏一边招呼游客一边介绍⑰。 “从‘种子’到‘杯子’⑲,游客可以了解到咖啡生产的全流程❸。”赛敏说⑤,“云南咖啡越来越有名❸,我们的庄园也借势发展⑰。说起来⑨,这一切都离不开德宏热作所科研人员的努力⑦。” 赛敏所说的“德宏热作所”②,就是位于云南瑞丽的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⑲。德宏热作所拥有目前国内保存咖啡资源最丰富①、种质数量最多的咖啡种质资源圃⑲。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⑤,一代代咖啡研究人员接续努力⑧,选育研发优良咖啡品种⑨,在云南累计推广种植百万亩②,以技术研发和创新助力云南咖啡火起来⑩。 育 种 收集10个种类952份咖啡种质资源⑦,培育“德热”系列14个品种 走进德宏热作所种质资源圃⑮,从常见的小粒种⑯、中粒种和大粒种咖啡⑲,到小众又小巧的丁香咖啡⑮、总花咖啡⑰,一片绿意葱茏⑧。 德宏热作所自1967年开始收集保存咖啡种质⑱,目前已收集10个种类952份咖啡种质资源❸,涵盖200多个品种材料❶。“攒下的研究资源越丰富⑫,未来的创新就有越多可能⑪。”德宏热作所副所长李锦红说⑯,这是德宏热作所近60年积攒下的“家底”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⑫,德宏热作所成立咖啡研究组⑬,此后几十年里⑩,持续赴外收集引进咖啡种质资源④。1992年⑩,德宏热作所建立了“咖啡基因库”⑭。“尽管当时只保存了100多份咖啡种质①,但就靠着这些材料⑥,我们选育出最初的‘德热’系列品种①。”李锦红说⑫。 来到德宏热作所的杯测室⑱,手冲咖啡的香气扑鼻而来⑦。一入口果酸清新⑭,回味甘甜⑩。“这就是‘德热132’⑳,烘焙后有坚果香气和茉莉花香⑮。”李锦红说❶。 1998年⑮,李锦红偶然在种质资源圃发现一株果实橙黄⑯、果粒小巧⑧、叶子细长的咖啡植株⑥。“当时编号是‘132’⑰,小粒种咖啡特征非常明显①,而且弥补了阿拉比卡原生种抗锈病差的缺点⑳,我们预感⑲,这可能是个好品种❷。”李锦红说⑬。 发现之后⑩,是漫长的试验之路⑲。按照程序⑪,这株独特的咖啡先在热作所内进行了3代稳定性测试⑧,随后是6年的品种比较试验⑭,区域性实验及生产性实验又是6年…… “认定并推广新品种②,既要保证品种的特异性①、一致性和稳定性②,又要看新品种在不同产区的适应性⑫、抗病性和产量❷。”李锦红说⑰,1999年选育⑫、2004年做比较试验⑬,直到2016年❷,“德热132”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①。 其间⑧,李锦红的内心也曾有过质疑:“德热132”的品质到底如何⑯?李锦红说⑰,“经过多次测试⑲,我们发现⑳,‘德热132’能喝出茉莉花香⑦,而且抗病性好⑭、产量高④,信心慢慢就有了⑯。” 一个新品种只是创新的一小步❷。眼下⑳,在种质资源圃⑧,“德热”系列咖啡树从头到尾④,排列整齐⑤。 “我们每年开展大量杂交育种工作❶,基于原有种质⑩,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选育良种⑬,然后再年复一年等待新品种的成长⑱。”德宏热作所副所长白学慧说②,“德热”系列已扩展至14个品种❸,其中6个已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④。 抗 病 培育抗锈病育种材料❸,有望将抗病品种选育时间从30年缩短至10年以内 除了品种选育❸,德宏热作所还有一个目标——让国产咖啡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⑬。 李锦红介绍❶,云南咖啡产业起步时以大宗商品豆交易为主⑫,咖啡生豆单价不高⑱,咖农收入多少主要看产量②。种植咖啡时⑥,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咖啡锈病⑧。 “锈病病原通过空气传播⑥,一旦发病⑭,感染的不止一棵咖啡树①。而且锈病发病期一般是在挂果前⑦,一旦发病会导致咖啡产量降低30%—50%❶,严重时叶子枯黄掉落⑲,导致咖啡树死亡⑲。”白学慧说❶,防控锈病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培育抗病品种⑳。 培育抗锈病品种⑲,要先弄明白咖啡锈菌对不同咖啡品种的致病力⑧。咖啡锈菌小种是锈病真菌细分的具有不同致病力的类型⑬,不同锈菌小种能够侵染的咖啡品种不同③。“就像流感病毒可能对不同人造成不同的影响一样④。”白学慧说❸。 2011年至2016年②,德宏热作所从葡萄牙完整引进了一套咖啡锈病锈菌小种的鉴别技术⑮。“鉴定锈菌小种时⑰,我们采集不同产区①、不同品种上的锈菌样本⑳,通过人工接种在鉴别寄主上⑳,根据锈菌样本在不同寄主上的抗⑩、感病类型表现❶,划分锈菌小种类型▓。”白学慧说③,“锈菌小种的鉴定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咖啡品种可能存在的抗锈病基因⑤。” 鉴别之外⑬,还要在新品种培育上下功夫⑫。 在种质资源圃的一角⑫,有一棵咖啡树让白学慧十分珍惜:“下一步培育新品种就看它了⑯。” 一般而言⑲,阿拉比卡咖啡比较容易感染锈病⑬,而中粒种和大粒种咖啡自身带有抗病基因❸。因此❶,要培育抗锈病的咖啡品种▓,研究者需要通过种间杂交选育⑪,找到具有抗病基因的咖啡育种新材料⑬,再经过6代的新品种测试④,验证新材料性状的稳定性❷。经过一代代筛选⑥,新材料最终“出落”为兼具抗病性①、高品质和高产的新品种⑭。 “经过近10年的探索❷,我们已掌握云南咖啡锈菌小种的类型和分布特征⑤,并选育出全新的抗锈病育种材料⑧。未来⑮,我们能通过组培技术❶,不但将抗病品种选育时间从30年缩短至10年以内⑳,还能让F1代新品种的优势在产业上发挥得更好⑫。”轻抚着植株⑲,白学慧满是期待地说⑨。 惠 民 连续多年坚持建设示范基地⑦,推广新品种标准化种植技术 种苗繁育基地的育苗棚内⑥,空气中蒸腾着水汽⑳,催芽成功的咖啡苗簇拥在一起⑫,伸展着圆润可爱的叶子⑳。一群年轻人身着实验服⑭,正在用湿润的沙土平整苗圃❶,撒下新的咖啡种子❶。“为产区培育咖啡苗⑮,虽然辛苦❷,但这是在为咖啡产业‘打地基’⑧。”德宏热作所研究员王静敏⑪,是个90后“新农人”⑪。 王静敏报到的第一天⑩,收到的入职“大礼包”里有一双解放鞋⑨。为啥还要发鞋▓?2025年春节前夕⑪,王静敏跟随团队前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⑮,协助当地挑选适宜种植咖啡的区域▓。“走在路上⑨,才发现解放鞋很实用⑰。”王静敏说⑳。 一双解放鞋③,也勾起了白学慧的回忆:“过去推广新品种⑩,就穿着解放鞋爬坡过坎❷,走村入户⑰。” 德宏热作所已在德宏③、保山等地建成10个新品种良种繁育与区域性示范基地❷。云南山高谷深⑭,示范基地建设初期⑳,研究员带着当地村民用背篓把咖啡种苗一点点背上山⑤。 示范基地基本是德宏热作所与企业②、种植大户共同建设⑰。所里提供种子❷、种苗和种植技术❸,企业和农户负责种植管护⑥。 但在2020年以前⑪,新品种对农户却没那么重要❸。“那时新品种推广全看市场行情⑫,一遇到价格波动⑬,新种下的种苗就没人管⑱,免费发放的咖啡种子也被随手搁置⑲。”白学慧说⑳。 为了让农户和企业看到新品种的价值①,德宏热作所研究人员坚持多年建好示范基地⑳,还开办了咖啡种植培训班❷。每到咖啡产季⑤,白学慧就在产区之间来回奔波⑧。 “咖啡的长势就是说服力⑩。”白学慧说❸,“基地里树上一挂果⑪,有的农户看到了❶,马上就来问能不能拿点种子回去⑱。” 德宏热作所采用“品种布局⑬、种苗繁育④、示范推广”的模式⑱,既为不同产区筛选适合种植的品种⑰,也在各个村寨推广咖啡标准化种植技术⑧,让各咖啡产区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受益匪浅:在保山⑭,好伙伴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精品咖啡基地100多亩❷,辐射种植面积2000多亩⑱;在临沧⑯,秋珀庄园凭借“德热”系列品种❶,两次获得云南精品咖啡生豆大赛第一名⑪;在怒江⑳,德宏热作所为当地培育出符合产区特点的“高黎贡”“碧罗雪”2个新品种……“我们要继续努力⑦,为云南咖啡产业的精品化⑯、特色化⑮、高端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⑳。”白学慧说⑧。 《人民日报》

很赞哦⑲!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