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可下分街机电玩城手机电玩城

徐之柔 2025-05-14 人工智能 3755 人已围观

2025年5月12日《海南周刊》B08/B09版↑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操 编者按 日前⑲,为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❶,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⑭、省委党史研究室分别派出工作人员⑮,与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一起寻访当年在渡海作战兵团主要登陆点参加接应的当事人和知情人⑳,听他们讲述琼崖人民接应渡海大军的故事⑱。 白马井一带海岸登陆点 1950年3月5日晚⑳,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799人⑤,分乘14艘帆船▓,在师参谋长苟在松的率领和琼崖纵队司令部侦察科长郭壮强的协助下⑬,由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首渡琼州海峡❶,于6日下午到达白马井一带海滩⑦。渡海大军在琼崖纵队第一总队八团①、九团的接应④,以及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的民兵⑰、民工队伍的密切配合下②,突破敌人封锁成功登陆⑤,实现渡海大军与琼崖纵队第一次胜利会师⑨。

林年庆接应渡海大军⑪,获得立功证书⑰。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操 摄 白马井镇寨基村革命先辈: 不畏机枪扫射 驾驶领航船登陆 “我们村群众基础好⑭,参加革命人数多▓。”今年81岁的儋州市白马井镇寨基村村民林永安⑨,常常听父辈们讲起寨基村的红色历史⑩。 林永安的父亲林年庆1902年出生在寨基村一个普通的渔民家庭⑥。“我的父亲受革命思想启迪⑪,1943年参加革命⑧。1950年初⑳,他听从组织安排⑲,和村里的渔民共10人偷渡到雷州半岛⑧,配合渡海大军开展渡海登陆海南岛的准备工作❶,并被选定为运载第一批潜渡船只的40军加强营船工⑭。”林永安告诉记者⑮。 3月5日晚⑮,运载40军加强营的船只在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下半夜⑲,海面无风⑬,大雾笼罩着整个海面⑨。海上突然响起阵阵响声⑲,国民党军机开始向海面扫射⑤。解放军战士和广大船工拿起划水工具用尽全力划船①。舵手们紧紧握住舵柄②,确保船只朝登陆点前进⑬。 林年庆驾驶渡海领航船⑫,3月6日下午首先到达寨基村海府港⑤。为确保安全⑦,林年庆带领登陆后的战士避开驻守的国民党军⑯,不走大路走小路⑲,从白甫村西边的小路一直往小南候村❶、大南候村方向前进❷。“父亲和林才等寨基村10名渔民参加此次登陆⑫,由林才组织⑬。”林永安说⑩。 1950年3月26日❸,已驾船返回雷州半岛的林年庆④,又一次同林庭卫⑬、林文杰等9名同村渔民⑫,作为船工运载40军加强团偷渡琼州海峡⑱。“我父亲作为舵手⑧,在解放军即将抵达岸边时③,突然听到船只触物的声音⑧,他意识到船可能触礁或碰到国民党军在海里埋设的障碍物了③,便立即大喊:‘拔全插⑧,拔半舵’④。”林永安告诉记者⑫,“父亲这一举动立即引起领导重视⑥,分别向各渡海编队发出命令⑦,引导跟着我父亲航行的所有船只顺利通过障碍物⑩,成功登陆⑥。” 时光荏苒⑳,在当年的白马井一带海岸登陆点上❸,已经建成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军第一潜渡登陆点纪念园⑧,描绘渡海大军抢滩登陆的群像雕塑诉说着光辉历史⑯。 赤水港登陆点 1950年3月10日⑧,43军128师383团一个加强营1007人⑯,分乘21艘帆船②,在团长徐芳春的率领和琼山县第三区区长林栋的协助下⑮,由雷州半岛硇洲岛起渡⑪,于11日到达预定登陆点文昌赤水港一带海岸⑫。渡海大军与前往接应的琼崖纵队独立团及当地党政军民协同作战⑧,成功登陆④,击退守敌⑳,进入解放区⑤。

李光邦⑲。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供图 102岁亲历者李光邦: 群众掩护解放军躲过敌人堵截 今年102岁的李光邦⑱,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⑤,曾任文昌县民众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⑩,文北县委委员⑫、民运部部长和县长等职❷。1950年②,时任文北县人民政府县长的李光邦⑩,是组织干部群众接应43军383团渡海先锋营登陆海南的负责人之一②。 “1950年3月9日③,那是我难忘的一天⑬。当天下午5时左右⑤,中共琼崖区委员会派琼崖临时人民政府交通厅长吴乾鹏到文北县传达区党委紧急指示:解放大军决定10日从徐闻启航⑫,计划在文北县昌洒乡赤水港一带偷渡登陆⑰,请县委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和商讨接应工作⑥。”李光邦回忆⑧。 “指示下达后⑪,文北县细化部署接应渡海大军的各项工作⑤,我们通知沿海各区①、乡组织党员和基层群众于10日晚上进入指定地点待命⑦,同时组织好粮食等物资的供应②,做好情报联络工作①,并在抱虎岭上点燃信号灯▓,给渡海大军指引方向❶。”李光邦说▓。 在李光邦的回忆中⑲,3月11日⑥,383团团长徐芳春率一个连兵力⑤,在翁田湖心角顺利登陆⑯。徐芳春与前来迎接的中共文北县委书记叶明华等激动拥抱并感慨道:“没想到一上岸就有当地党组织和人民接应⑧,原计划准备三天干粮⑯,打几天硬仗⑭,方能和你们取得联系▓。这说明海南党组织很坚强⑨、很有战斗力⑯,海南群众的革命觉悟很高⑳。” “渡海先锋营三连副指导员丁占祥带领20多名战士⑫,于3月11日黄昏在铜鼓岭北端登陆⑨。在南海四乡游击区的大港村▓,乡亲们请战士们进屋休息⑦,给他们杀鸡做饭⑮,并将他们安置到安全的地方住宿①。”李光邦感慨地说⑦,当年⑮,正是有了这一带乡亲的掩护⑤,解放军渡海先锋营才躲过国民党军队的堵截⑲,顺利到达指定地点⑭。

刘振华将军写信给当年参加接应的文生村村民后人❶。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供图 玉包港登陆点 1950年3月26日晚❶,40军118师一个加强团共2991人⑧,分乘81艘帆船②,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启航③,在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和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的率领下③,预定次日晨在临高角登陆⑲。由于当天风向变化⑲,27日拂晓②,加强团到达澄迈玉包港一带⑪,经首长研究④,决定以变应变⑲,就地实施登陆❷。在琼崖纵队第一总队⑥、渡海先锋营及当地党政军民的接应配合下⑩,渡海大军胜利登陆击退守敌⑬,进入解放区⑱。 1950年4月16日晚②,43军2个加强团6968人⑥,由副军长龙书金⑧,128师师长黄荣海❸、政委相炜率领⑲,在琼纵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谢应权⑧、原第三总队参谋长王山平②、琼崖北区地委委员冯尔迅和澄迈县委委员吴正桂的协助下⑩,分乘81艘帆船⑤,从雷州半岛的港头港⑨、三塘港一线起渡⑭,在琼崖党政军民的接应下⑯,于次日在玉包港一带登陆⑯。 渡海大军两次在玉包港一带登陆⑧,为我军渡海作战提供了宝贵经验⑲。 福山镇文生村革命先辈: 引导部队突围 精心救助伤员 战争硝烟远去④,玉包港涛声依旧⑨。近日⑤,记者走进在玉包港登陆作战中为解放军提供极大帮助的革命老区村庄——澄迈县福山镇文生村▓。 已经去世的文生村村民王桂蕃⑭,1930年参加革命⑮,1942年入党⑲。王桂蕃的长子王明英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和乡亲们帮助解放军突围的往事⑨。 “1950年3月27日❷,在中共澄迈县委书记张光兴等人组织下③,我们村共有6名党员接应渡海登陆大军⑲。我父亲抵达玉包港后⑱,和福场乡乡长等人带领登陆部队前往文生村⑬。”王明英说⑫,当时从玉包港进村的路已被国民党部队封锁❸,他们从村外树林潜行⑯,28日凌晨到达文生村⑩。 文生村党员和广大群众热情迎接解放军④。“父亲告诉我⑯,我们文生村及周边村庄村民很热情▓,主动把米⑱、番薯①、鱼等食物送过来⑲。”王明英说⑧。 28日晚⑲,国民党部队突然打进来⑭,企图将登陆部队歼灭在文生村⑭。“紧急情况下④,由我父亲带路⑤,登陆部队从东北方向突围⑭,突围十几里后就甩开了敌人▓。在他带路下⑳,登陆部队成功突围⑪,迅速转向五指山革命根据地⑩,与琼崖纵队和首渡成功的40军先锋营会师⑥。”王明英说⑪。 文生村共产党员吴光照的儿子吴大美介绍⑫,据其父亲回忆⑪,3月28日凌晨⑭,登陆部队抵达文生村时有44名伤员❷,“我父亲将伤员们安排到离我们村不远的福榴山后方医院❷,医院后勤工作由文生村党员负责③,护理工作由驳壳班女兵负责”③。 28日晚④,部队突围后❸,还有30多名伤员留在福榴山后方医院治疗④。“我父亲每天安排村民给伤员送饭⑧,十多天后①,伤员恢复良好陆续归队①。”吴大美说⑫。 在玉包港登陆作战的过程中❸,文生村⑲、正好村④、官族村等地群众紧密配合登陆部队作战⑬,先后救护战时⑧、战后失散人员和滞留伤员共400多人②。 卜创港登陆点 1950年3月31日晚⑥,43军127师加强团3733人▓,在师长王东保②、政委宋维栻的率领和中共琼崖北区地委原宣传部长陈说⑰、中共府海特别区委宣传部长徐清洲的协助下⑦,分乘88艘帆船⑤,从雷州半岛的博赊港起渡⑱。渡海先锋营和琼崖纵队第一团⑯、独立团负责前往接应⑳。4月1日拂晓⑩,在琼崖党政军民的协助下⑨,加强团除了两个担任攻打敌人兵舰任务的加强连错登海口白沙门外③,在卜创港一带击退守敌⑦,成功登陆⑩,进入解放区⑥,为我野战军主力大规模登陆作战进一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⑧。

蔡其贵⑯。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供图 97岁亲历者蔡其贵: 敌人落荒而逃 村民缴获武器 “建立一个新中国▓,是我们的共同梦想①!”近日⑳,在海口市美兰区福创村❸,97岁的蔡其贵回忆起那段革命往事②。 “我们福创村和周边村庄很早就有党组织和党员在活动❸,一直坚持革命斗争④。1950年初⑮,村里开始组建向导队⑭、担架队⑲、缝洗队等支前民工队伍⑲,准备接应解放军⑥。村民们积极响应⑫,我和同村的亲属也参与其中⑧。”蔡其贵说⑬。 1950年4月1日拂晓⑥,登陆战斗打响⑧。蔡其贵听到村子附近的渔港传来激烈的枪炮声❷。他说:“从那时起⑱,由乡政府组织的支前队伍开始集合⑪。我和村里的青年作为向导❷,随登陆部队往云龙方向挺进⑱,将解放军送到目的地后⑮,我们向导队和担架队的青年共计20余人⑩,按照上级安排⑳,原路返回渔港一带巡逻⑩。” 在渔港岸边的树林里⑨,蔡其贵发现小渔港的浅滩上有两艘登陆艇⑤,还有几名国民党兵和不少枪支弹药①。蔡其贵与同村青年商量对策❶,准备派人去向解放军报告⑪。“国民党兵发现岸边树林里有人⑬,以为我们是解放军⑩,就丢下枪支弹药⑰,赶紧开着登陆艇逃跑了⑦。”蔡其贵回忆⑮。 “你们福创村的民兵干得好⑲!”蔡其贵和村民将缴获的枪支上交给县政府❶,获得县领导表扬⑦。 临高角登陆点 1950年4月16日晚⑥,大规模渡海作战正式开始❶。40军6个团指战员❸,在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⑬、副军长解方和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等人率领下⑮,分乘300多艘帆船❸,从雷州半岛的灯楼角一线海岸起渡⑳。 4月17日⑨,渡海大军主力在先前潜渡部队⑨、琼崖纵队⑤,以及临高县委书记许钦明⑤、县长符凤耀和澄迈县委书记张光兴等人率领的当地军民的接应下⑩,打败守敌⑮,胜利登陆⑨。继43军在海上练兵时创造了木帆船打败敌人军舰的奇迹后❸,这批主力部队在大规模渡海的过程中⑬,又一次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用木帆船打败敌人军舰的战绩⑫。

李熙山⑯。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供图 93岁亲历者李熙山: 为渡海大军当翻译⑥、陪练员▓、领航员 1932年出生的李熙山是原琼山县长流镇天尾村人⑰,1948年在长流中学读书⑩。他家境贫寒③,靠一艘小船出海打鱼维持生计③。 1949年8月后❷,国民党军实行海禁⑱,不许渔民出海打鱼⑥。迫于生计③,李熙山和叔叔以及几名同村村民❶,夜里驾船逃到雷州半岛⑨。“当时我们住在红塘村❶,后来有一个班的解放军战士也住在那个村里❸。他们当时正在为解放海南岛战役做准备⑦。”李熙山回忆道⑥。让他记忆深刻的是1950年春节⑮,“大年三十⑳,村里的解放军战士在包饺子⑥,我在旁边看热闹⑬,他们还手把手教我包饺子”⑩。 后来⑩,部队领导发现李熙山是海南人⑫,普通话讲得不错⑥,又懂海南方言⑦,就建议他给部队当翻译⑯,李熙山欣然接受⑨。“能为解放军做事①,我感到非常光荣”⑩。李熙山告诉记者❷。 同时④,李熙山还作为陪练员❸,参与登陆大军的海上练兵❸。“平时⑪,我们除了打鱼外⑬,还陪战士们进行水上练兵⑤,教他们游泳⑥、划船等❶。” 4月16日晚④,李熙山随大部队出发前往海南岛②。作为领航员⑬,李熙山负责在机帆船上为渡海大军指引方向⑪。“第二天拂晓⑥,我们到达海南岛的临高角一带⑫,我们从机帆船直接跳到沙滩上⑪。”李熙山非常激动地望向家的方向④,他知道海南岛马上就要解放了⑥。 上岸后⑦,李熙山一直给一位副团长当随身翻译⑤,与当地老百姓和琼崖纵队干部打交道⑳。此后⑦,渡海大军又安排李熙山协助处理民工收容和安置事宜❸。经过战争的洗礼⑭,1951年⑤,李熙山报名参军⑮,光荣地成为一名军人⑭。 天尾港及以西海岸登陆遗址 1950年4月23日晚⑱,渡海作战兵团第二梯队5个团及43军军部从雷州半岛启航①,次日在海口市的后海❶、天尾港⑧、荣山寮一带海岸登陆⑳。此后⑧,渡海大军分兵追击溃逃的国民党军⑭。25日⑬,冯白驹带领的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进入海口⑪。5月1日⑳,海南全岛解放⑬。

七十五年前❶,王才贤等三人与渡海大军战士合影⑦。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供图 87岁亲历者王才贤: 乡亲们积极主动为解放军提供食宿 今年87岁的亲历者王才贤告诉记者❶,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龙头村靠近海边②,距离天尾港登陆点不到2公里⑥,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⑤,当年渡海大军在天尾港一带登陆后⑫,龙头村村民积极参加接应⑨,主动向大军提供食宿⑰。 渡海大军登陆天尾港时⑰,王才贤12岁❶。在他的记忆中⑨,村干部组织村民准备热饭热菜招待刚刚登陆的解放军战士⑤。家家户户都腾出房间⑬,为他们提供住宿①。“村民拥护共产党⑲,战士们来到我们村❶,不管到哪一家⑤,乡亲们都非常欢迎⑬。我们家的客厅也铺上门板❶,住了2名战士④。”王才贤说①,当时住在村里的解放军战士除了执行任务外②,一有空就帮村民挑水⑱、打扫卫生⑥,把全村打扫得干干净净⑲。 在渡海大军战士离开村子的前一天①,住在王才贤家里的2名战士拿来一部相机②,拉着王才贤和村里2名少年合影留念⑪。王才贤告诉记者⑬,解放军叔叔对他们说:“新中国成立了❷,海南岛马上就要解放⑯,你们要上学读书⑫,长大后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②。” 王才贤回忆道⑲,渡海大军纪律严明⑱。一次❸,战士们经过一处香瓜田❸,村民要送一些瓜给他们❷,“解放军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⑧,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④,他们坚持付钱后才把瓜收下”❶。 受到解放军的影响⑪,王才贤对军营充满向往❸。他于1958年光荣参军⑧,成为一名海军战士④。

很赞哦⑫!

随机图文